無熱
基本解釋
佛教語。色界第四禪中的天名。謂無三災之患,故以為名。 唐 皎然 《妙喜寺寄李司直等四十二韻》:“藥化成白云,形彫辭 素穴 ,一聞西天旨,初禪已無熱。”
英文翻譯
1.apyrexia
成語(Idiom):無熱
發音(Pronunciation):wú r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沒有熱情或熱心,冷淡無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人無情冷淡,對他人的事情不關心或不熱心。形容態度冷漠、不友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對待他人的態度冷淡,沒有熱情,不關心他人的事情。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團體或組織對待某個問題的態度冷漠,不積極參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無熱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哀公十一年》中。當時,楚國的大夫子貢因為孟子的名聲而前來拜訪,但孟子卻對他冷淡無情,不肯接見。子貢感到非常失望和憤怒,于是寫信給孟子,表示自己的不滿。孟子回信中寫道:“子貢以無熱來見,我以無熱來對。”意思是說,子貢對他的期望和熱情,他也同樣沒有。從此,無熱一詞逐漸被人們用來形容冷淡無情、不熱心的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無熱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分別是“無”和“熱”。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自己的朋友無熱無情,從不關心他們的事情。
2. 公司的管理層對員工的問題總是無熱置評,導致員工士氣低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法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面無表情地站在火爐旁邊,表示他對火熱的事物沒有任何感覺,冷漠無情。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情感和態度相關的成語,如“冷漠”、“無動于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他對我的生日派對毫不關心,真是無熱。
2. 初中生(14歲):老師對我們的提問總是無熱置評,讓我們覺得很無奈。
3. 高中生(17歲):班級同學對社會實踐活動的參與度很低,大家都顯得有些無熱。
4. 大學生(20歲):有些同學對社團活動不感興趣,表現得很無熱,影響了整個團隊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