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系
成語(Idiom):束系(shù xì)
發音(Pronunciation):shù x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束縛、約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束系是一個由動詞“束”和動詞“系”組成的成語。它的基本含義是指束縛、約束。在使用時,常常用來形容人受到限制、受到約束,無法自由行動或發揮自己的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束系這個成語常常用于描述個人或團體在某種情況下受到限制的情景。例如,當一個人被一些不利因素所限制,無法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時,可以使用束系來形容他的局限性。另外,也可以用于描述社會、制度或規則對個人行為的限制。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束系的具體故事起源并不清楚,但它是中國古代成語中常見的一個,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中對人際關系、社會秩序和道德規范的關注。束系的概念在古代中國文化中被廣泛應用,用來強調個人應當遵守規則、尊重他人的權益。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束系是由兩個動詞組成的成語,具有動詞+動詞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創意受到了束系,無法得到充分發揮。
2. 學校的紀律對學生的行為進行了束系。
3. 他的自由受到了束系,無法自主決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為了記憶束系這個成語,可以將其與“束縛”和“約束”這兩個詞聯系起來。想象自己被束縛住,無法自由行動,就能夠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想要進一步學習和理解束系這個成語,可以閱讀相關的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如《紅樓夢》、《水滸傳》等,這些作品中常常出現對束系的描述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的要求對我們的行為起到了束系作用。
2. 初中生(12-15歲):社交媒體的使用對青少年的自由有一定的束系。
3. 高中生(15-18歲):學習任務的繁重給學生的自由發展帶來了束系。
4. 大學生(18-22歲):社會的競爭對大學生的就業前景造成了一定的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