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德
成語(Idiom):負德
發音(Pronunciation):fù d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背離道德,不守信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負德是指一個人違背道德準則,不守信義,不履行應盡的義務或責任。這個成語強調了一個人應該守信用、恪守道德,否則會被視為不道德或不誠實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負德通常用于批評那些背離道德準則,不守信用的人。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不履行承諾,背叛朋友,或違背道德規范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負德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十七年》這篇古代歷史文獻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叫昭公的國君,他在位期間,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然而,昭公卻違背道義,背叛了他的盟友晉國。晉國因此對昭公感到非常失望,認為他負了自己的道義和信義。于是,人們就用“負德”來形容這種背離道義、不守信義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負德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聲成語,其中“負”是動詞,表示背離、違背,而“德”則是名詞,表示道德、信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答應幫我做事,卻遲遲不兌現,真是負德之人。
2. 這個商人為了賺錢,不顧他人的利益,負德行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例如,你可以想象一個人背著一個道德的包袱,象征著他負了道義。這樣的聯想可以幫助你記住這個成語的意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道德、信義相關的成語,如“守信用”、“守正不阿”等。這些成語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負德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他們說好要一起玩游戲,可是他卻不來了,真是負德的行為。
2. 初中生(14歲):我把作業借給他復印,結果他卻說忘了,真是負德。
3. 高中生(17歲):他曾經是我們班的班長,卻在關鍵時刻退縮了,我覺得他負了自己的道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