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約
基本解釋
[釋義]
(1) (名)條約的名稱之一。一般指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國家締結的某些政治性的或關于某些專門問題的條約。
(2) (名)機關、團體或街道居民內部擬訂的共同遵守的章程。這張是衛生公約。(作賓語)
[構成]
偏正式:公(約
近義詞
反義詞
英文翻譯
1.(條約名稱)convention; treaty; pact
詳細解釋
◎ 公約 gōngyuē
(1) [pact;convention]
(2) 機關、團體或街道居民內部擬定的供共同遵守的章程
衛生公約
(3) 兩個以上國家商量涉及他們共同事務的規定(如有關郵資、版權或戰爭行動)
版權公約
萬國郵政公約
(1).條約名稱之一。國際間關于經濟、技術或法律等方面專門問題的多邊條約,如1874年的《萬國郵政公約》、1930年的《國際船舶載重線公約》、1949年關于保護戰爭受難者的四個《日內瓦公約》。某些重大政治問題的國際條約,也有以公約為名稱的。
(2).人民群眾基于共同的意愿所制定的共同遵守的章程。如《擁軍公約》、《愛國衛生公約》。
成語(Idiom):公約(gōng yuē)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yu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公約是指為了共同的目的或利益而達成的一種書面協議,雙方或多方在協議中承諾遵守其中的規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約是一種法律文件或協議,具有法律效力。它規定了參與方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以確保共同的利益得到保護。公約通常用于國際關系中,也可以用于組織、團體或個人之間的協商和合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約在各個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如國際條約、合同、組織章程等。例如,聯合國的《人權公約》、《氣候變化公約》等都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公約。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約一詞最早見于《左傳·哀公十一年》的記載,為公羊子所撰。公約的概念源于古代國家間的盟約和契約,用以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共同利益。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約為形容詞+名詞的結構,其中“公”表示公共的、共同的,“約”表示約定、協議。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雙方簽署了一份公約,以確保雙方的合作順利進行。
2. 根據公約的規定,各方應共同努力保護環境資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公約”記憶為“共同約定”,通過聯想記憶,將詞語的含義與其發音聯系在一起。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深入了解國際公約的相關內容,可以了解國際關系和國際法的基本知識,以及國際組織的作用和職責。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級制定了一個公約,大家約定要共同愛護校園環境。
2. 初中生:國際上有很多公約,比如《聯合國人權公約》,保護了人們的基本權利。
3. 高中生:在國際關系中,簽署公約是國家間合作的重要方式,有助于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