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粽
成語(Idiom):黍粽
發音(Pronunciation):shǔ zò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黍粽是指黍米做成的粽子,比喻貧苦人家的食物。也用來形容貧窮、貧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黍粽是中國傳統的粽子之一,用黍米作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黍粽寓意著貧苦人家的食物,因為黍米相對于大米而言,價格較低,所以被認為是一種比較廉價的食物。因此,黍粽成為了形容貧窮、貧困的象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黍粽一詞多用于描述貧困的家庭、貧困的生活環境或者形容個人貧窮的境況。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形容某人生活艱辛,經濟拮據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黍粽一詞最早出現在《世說新語》中,該書是東晉時期的文學作品,記載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人物故事。黍粽這個成語的起源故事不詳,但從其形象和含義來看,可以猜測是因為黍米是一種廉價的谷物,所以用來比喻貧困的食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黍”和“粽”。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家境貧困,每天只能吃些黍粽為生。
2. 盡管生活艱辛,他從不放棄努力,希望能擺脫黍粽的生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黍粽這個詞語的發音和形象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個貧窮的家庭,他們只能吃黍米做的粽子,生活拮據,處境困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中國的傳統食物粽子的種類和制作方法,了解粽子在中國的文化和節日中的重要地位。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們學校組織了一個黍粽比賽,我做了一個特別好吃的黍粽。
2. 初中生(13-15歲):這個小說中的主人公來自一個黍粽家庭,他非常努力學習,最終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3. 高中生(16-18歲):歷史上有很多偉大的人物出身黍粽家庭,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成為了杰出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