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牘
成語(Idiom):補牘(bǔ dú)
發音(Pronunciation):bǔ d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補充文件或書籍的文字內容,也比喻補充事實或證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補牘,古代寫字用的木片,上面刻著字,用來補寫文件或書籍的內容。補牘的含義也可以引申為補充事實或證據。這個成語主要用來形容補充證據或事實,使其更加完整和準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法律、歷史研究、調查取證等領域中常用到這個成語,用來指補充證據或事實的過程。也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表示補充某事的相關內容,使其更加完整和準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有一則故事,說項羽在攻打秦國的過程中,有一次他的軍隊被困在垓下,無法突破敵軍的圍堵。項羽非常著急,他派人去找當地的百姓借船,卻被百姓以各種理由拒絕。后來,項羽派人去找當地的長官,長官卻拒絕見他。項羽非常憤怒,他決定用武力來解決問題。這時,一個叫劉邦的將領趕到,他建議項羽不要用武力,而是用談判的方式解決問題。于是,項羽派人去找劉邦,劉邦同意幫助項羽,他找來一位聰明的人,給項羽寫了一封信,信中詳細解釋了項羽為什么需要借船,并且承諾會還船。項羽拿著這封信,去找當地的長官。長官看完信后,相信了項羽的話,并答應幫助他。項羽成功借到了船,順利突破了敵軍的圍堵。后來,人們就用“補牘”來形容補充文件或書籍的文字內容,也比喻補充事實或證據。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補牘是一個動詞短語,由“補”和“牘”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律師在庭上提交了一份補牘,以證明被告的無辜。
2. 老師要求學生在作文中補牘一些實際的例子,使文章更有說服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補牘”與“補充證據”或“補充事實”的含義聯系起來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在寫文件或書籍時,用木片補充文字內容,使其更加完整和準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法律、歷史研究以及調查取證的書籍來了解更多關于“補牘”的使用情景和技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作文中補牘了一個有趣的故事,讓文章更加生動有趣。
2. 初中生:老師要求我們在研究報告中補牘一些相關的數據和實驗結果。
3. 高中生:在寫論文時,我會補牘一些相關的研究成果和專家觀點,以提升論文的可信度。
4. 大學生:在進行科研項目時,我們需要不斷補牘實驗數據和研究方法,以確保研究的可靠性和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