斫斷
成語(Idiom):斫斷
發音(Pronunciation):zhuó du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用斧頭砍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斫斷是指用斧頭砍斷,也可指打斷、中斷某種聯系或行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突然中斷或打斷某種行動、聯系、關系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斫斷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晉書·謝安傳》。據說當時謝安擔任丞相時,有一次他在會見官員的過程中,因為一位官員的言辭不當,謝安當場拿起斧頭示意中斷了他的發言。這個故事流傳下來,成為了斫斷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短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話一出口,立刻斫斷了整個會議的氣氛。
2. 他的行為嚴重違反規定,必須立即斫斷他的權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拿著斧頭砍斷了某個東西,形象地表達了中斷或打斷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中斷、打斷相關的成語,如“截然不同”、“打破沙鍋問到底”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的哭聲突然斫斷了課堂的安靜。
2. 初中生(13-15歲):他的離開斫斷了我們的友誼。
3. 高中生(16-18歲):這次疫情斫斷了我們的學業和社交活動。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政府的政策斫斷了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