瓠子歌
成語(Idiom):瓠子歌(hù zǐ gē)
發音(Pronunciation):hù zǐ g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虛構的事物、無實際意義的歌詞或文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瓠子,古代樂器中的一種,形狀像瓠瓜,用來伴奏歌曲。瓠子歌原指用瓠子伴奏的歌曲,后來引申為指虛構的事物、無實際意義的歌詞或文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言辭空洞、毫無實質內容的文字、歌詞或言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瓠子歌最早出現在《左傳·哀公十一年》中,記載了一個故事。公元前523年,齊國大夫田和在燕國作客,燕國君主燕昭王請他演奏瓠子。田和卻伴奏了一段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曲子,結果被燕昭王識破并嘲笑。從此,瓠子歌成為形容虛構、無實際意義的事物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動詞 + 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只是一首瓠子歌,沒有任何實質內容。
2. 這篇文章寫得太空洞,完全是一首瓠子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瓠子歌的形狀與瓠瓜相聯想,瓠瓜內部空洞,沒有實質內容,類比為瓠子歌沒有實際意義的文字或歌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形容虛構、空洞的成語,如“無稽之談”、“空穴來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作文寫得像一首瓠子歌,沒有任何實際內容。
2. 初中生:這本小說的情節太空洞了,簡直就是一首瓠子歌。
3. 高中生:政治演講中的空話太多,完全是一首瓠子歌。
4. 大學生:這篇論文的論證部分太空泛,像一首瓠子歌一樣毫無實質。
5. 成人:他的承諾只是一首瓠子歌,一點都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