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執法不公
發音(Pronunciation):zhí fǎ bù g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執法者不公正、不公平地行使權力,對待不同的人或事物有差別對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執法不公是由“執法”和“不公”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執法指的是行使法律的權力,不公指的是不公正、不公平。執法不公形容執法者在執行法律時不公正地對待不同的人或事物,違背了公正、公平的原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司法機關或執法人員在執行公務時不公正對待某些人或事物的情況。也可用來批評社會上存在的不公平現象,例如官員腐敗、權力濫用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暫無相關故事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案件的判決結果引起了公眾對執法不公的質疑。
2. 他因為執法不公而受到了很多人的指責。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用“執法者不公正”來聯想記憶這個成語,強調執法者行使權力時的不公正行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相關法律法規,學習如何維護自身權益,了解司法公正的重要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批評了我,但是卻沒有批評其他同學,這是執法不公。
2. 初中生(13-15歲):我看到新聞說有人因為貧困被判刑,覺得執法不公。
3. 高中生(16-18歲):社會上存在很多執法不公的現象,這讓人感到無奈和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