耥耙
成語(Idiom):耥耙(tǎng pá)
發音(Pronunciation):tǎng pá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農民耕作時使用的農具,比喻勤勞、辛勤耕耘的精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耥耙是一種農具,由兩個部分組成:耥和耙。耥是一種農田犁耕的工具,用來翻土;耙是一種平鏟形的工具,用來平整土地。耥耙成語比喻人勤勞努力,辛勤耕耘,不怕辛苦,努力工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贊美勤勞努力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自己勤奮工作的狀態。適用于各種工作場景,例如在工作中鼓勵同事,或者用于自我激勵。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耥耙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耕地農民。古代農民為了生存,需要辛勤地耕作,使用耥耙這種農具。因此,耥耙成語形容農民的辛勤勞作,也成為了贊美勤勞的人的一種方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耥耙成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即“耥”和“耙”。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耐勞的人,總是像耥耙一樣辛勤工作。
2. 勤勞是成功的基礎,你要像耥耙一樣勤奮努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在田地里使用耥耙辛勤耕作的場景,形象地感受到勤勞努力的精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農具有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農具的名稱和用途。另外,還可以學習其他形容勤勞努力的成語,例如“辛勤勞作”、“勤奮好學”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爸爸每天都像耥耙一樣,辛勤地工作。
2. 初中生(13-15歲):成功需要勤奮努力,就像耥耙一樣。
3. 高中生(16-18歲):只有通過耐勞耕耘,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就像耥耙一樣。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