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闕
基本解釋
君王的過失。《左傳·襄公四年》:“昔 周 辛 甲 之為大史也,命百官官箴王闕。” 杜預 注:“闕,過也。使百官各為箴辭戒王過。”《晉書·武帝紀》:“古者百官,官箴王闕。”《魏書·世宗紀》:“ 周 任諫輔,王闕必箴。”
成語(Idiom):王闕
發音(Pronunciation):wáng qu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王闕是指古代帝王的宮殿大門,比喻權力高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王闕一詞的字面意思是“王宮的門”,原指古代帝王居住的宮殿大門。在古代,王闕象征著權力和統治,只有帝王才能進入。因此,王闕成為了一種象征權力高位的成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王闕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某人的權力高位或地位顯赫。它可以用來描述政府官員、企業高管、社會名流等具有高權力和地位的人。同時,它也可以用來表達對某人權力過大或權力濫用的批評和警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王闕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三十年》中。故事講述了齊國的大夫子貢因寵幸而得到了高位,他的官職遠遠超過了他的能力。在一次宴會上,他表現得非常傲慢自大,引起了其他大夫的不滿。其中一個大夫說:“吾聞王闕者,上下之門也,而卿以為臺榭,將何以堪之?”意思是說,王闕是帝王的門,你把它當成了樓臺,你能勝任嗎?這個故事中的王闕就是指權力高位,而“將何以堪之”則是在質疑子貢是否能勝任如此高的職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王闕是一個三個字的成語,由“王”和“闕”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地位就像王闕一樣高,無人能夠撼動。
2. 這位總統的權力已經超越了王闕,他可以任意決定國家的大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王闕”這個成語與權力高位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個巨大而華麗的宮殿大門,只有帝王才能進入,象征著權力的高位。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古代歷史感興趣,可以了解更多關于帝王和古代宮殿的知識。同時,也可以學習其他與權力和地位相關的成語,如“富貴如玉”、“富貴險中求”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的地位就像王闕一樣高,我們都很羨慕他。
2. 初中生(13-15歲):這位企業家的權力已經超越了王闕,他可以左右整個市場。
3. 高中生(16-18歲):他在學校里的地位就像王闕一樣,無人敢挑戰他的權威。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政府官員的權力應該受到監督,不能超越王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