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郎
基本解釋
(1).古代三種郎官的合稱。《史記·秦始皇本紀》:“以罪過連逮少近官三郎,無得立者。” 司馬貞 索隱:“三郎,謂中郎、外郎、散郎。” 張守節 正義引《漢書·百官表》:“有議郎、中郎、散郎,又有左右三將,謂郎中,車郎、戶郎。”
(2). 唐 玄宗 小字。因其排行第三,故稱。 唐 鄭嵎 《津陽門》詩:“ 三郎 紫笛弄煙月,怨如別鶴呼羈雌。”原注:“內中皆以上為 三郎 。” 宋 馬永卿 《懶真子》卷一:“ 三郎 謂 明皇 也。 明皇 兄弟六人,一人早亡,胡 明皇 為太子時,號五王宅。 寧王 、 薛王 , 明皇 兄也, 申王 、 岐王 , 明皇 弟也,故謂 三郎 。” 明 屠隆 《彩毫記·為國薦賢》:“一自 三郎 度曲后,許多天樂在人間。” 郁達夫 《毀家詩紀》:“省識 三郎 腸斷意, 馬嵬 風雨葬花魁。”
(3).泛稱排行第三者。《南齊書·陳顯達傳》:“當世快牛稱 陳世子 青、 王三郎 烏、 呂文顯 折角、 江瞿曇 白鼻。”
成語(Idiom):三郎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l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聰明能干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郎是一個名字,一般用來形容聰明能干的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三郎被視為一個機智聰明、能干有才華的人物形象。因此,三郎也成為了一個代指聰明能干的人的稱謂。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三郎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聰明機智、能力出眾,適用于各種場景,如工作、學習、競賽等。當形容一個人聰明能干時,可以使用這個成語來贊美對方的才華和能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三郎這個成語的起源并沒有一個具體的故事,而是根據中國傳統文化中對聰明能干的人的一種稱呼。在中國古代,三郎是一個常見的名字,因此成為了形容聰明能干的人的代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郎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真是個三郎,無論遇到什么問題都能夠迅速找到解決辦法。
2. 我們公司的技術總監可真是個三郎,每次遇到技術難題他都能夠輕松解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三郎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聰明能干的人叫做三郎,他在各種場景下展現出的才華和能力讓人印象深刻。將這個形象牢記于心,就能夠輕松記住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聰明能干相關的成語,如"聰明才智"、"才高八斗"等。通過學習這些成語,可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提高對漢語語言文化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哥哥真是個三郎,每次我遇到問題他都能幫我解決。
2. 初中生:我班上有個同學特別聰明,大家都叫他三郎。
3. 高中生:他在數學競賽中取得了第一名,真是個三郎啊!
4. 大學生:他的創新能力真是令人佩服,完全是個三郎。
5. 成年人:他在工作中總是能夠快速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真是個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