饑饉
基本解釋
◎ 饑饉 jījǐn
[famine;crop failure;distitution] 災荒;荒年。五谷收成不好叫“饑”。蔬菜和野菜吃不上叫“饉”
因之以饑饉。——《論語·先進》
近義詞
反義詞
英文翻譯
1.famine; hunger; dearth
詳細解釋
災荒,莊稼收成很差或顆粒無收。飢,通“ 饑 ”。《史記·貨殖列傳》:“地埶饒食,無飢饉之患。” 宋 蘇軾 《送孫勉》詩:“是時累飢饉,嘗苦盜賊變。”一本作“ 饑饉 ”。
災荒。莊稼收成很差或顆粒無收。《詩·小雅·云漢》:“天降喪亂,饑饉降臻。” 宋 司馬光 《苦雨》詩:“連年困饑饉,此際庶和熟。” 艾青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詩:“饑饉的大地,朝向陰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顫抖著的兩臂。”
成語(Idiom):饑饉
發音(Pronunciation):jī jǐ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饑饉指的是饑餓和饑荒,是指人們因長時間缺乏食物而導致的饑餓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饑饉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饑,指的是饑餓;饉,指的是缺糧。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人們長時間面臨缺少食物的困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饑饉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饑餓和缺糧的嚴重程度,也可以用來比喻其他方面的匱乏。它可以用在描述歷史上的大饑荒、自然災害導致的饑餓、經濟困難時期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說文解字》中解釋饑饉為“饑而薦肉”,意思是饑餓到連草根都要吃。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孟子·梁惠王上》一書中,用來形容饑荒時人們的困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饑饉是一個形容詞的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戰爭年代,人們經歷了長時間的饑饉。
2. 這個地區的居民面臨著嚴重的饑饉問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饑饉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在饑餓的情況下,眼前只有一塊饉糧,形成一個強烈的形象,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歷史上發生的大饑荒事件,如1959年至1961年的“大躍進”饑荒,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發生的饑荒事件。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故事中,主人公因為饑饉而不得不四處尋找食物。
2. 初中生: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不要讓饑饉再次發生。
3. 高中生:歷史上的饑饉事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我們需要努力防止饑餓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