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大勇不忮
發音(Pronunciation):dà yǒng bù zhì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非常勇敢,但不會嫉妒、爭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勇不忮是由《史記·項羽本紀》中的一句話“大丈夫生于亂世,當以大勇。不忮不求,何用不勝”演變而來。這句話中的“大勇”指的是英勇無畏的勇氣,“不忮”指的是不嫉妒、爭斗的品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一個人不僅勇敢有膽量,而且不會嫉妒、爭斗,有著高尚的品質。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將領項羽。項羽是中國戰國時期的一位英勇的將領。在劉邦與項羽爭霸的戰爭中,劉邦最終獲得了勝利,成為了中國的第一位皇帝。而項羽則以大勇無謀而聞名。他雖然勇敢,但卻缺乏智謀,最終導致了自己的失敗。《史記·項羽本紀》中的這句話就是劉邦對項羽的評價,強調了項羽的勇敢和不嫉妒、爭斗的品質。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個字的成語,第一個字“大”表示大的程度,第二個字“勇”表示勇敢,第三個字“不”表示否定,第四個字“忮”表示嫉妒、爭斗。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面對困難時表現出了大勇不忮的精神。
2. 他是一個大勇不忮的人,從不嫉妒他人的成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記憶項羽的故事和他的失敗來理解這個成語的含義。同時,可以將“大勇不忮”與勇敢和不嫉妒、爭斗的品質聯系起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與勇敢和不嫉妒、爭斗相關的成語,如“大公無私”、“寬宏大量”等,來擴展對這些品質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一個大勇不忮的英雄,勇敢地保護了我們。
2. 初中生:他在比賽中展現了大勇不忮的精神,永不放棄。
3. 高中生:大勇不忮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品質,能夠讓人在競爭中保持冷靜和公平。
4. 大學生:在職場中,我們應該學會大勇不忮,不嫉妒他人的成功,而是通過努力來實現自己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