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鉤
基本解釋
古代兵器的一種。《六韜·軍用》:“飛鉤,長八寸,鉤芒長四寸,柄長六尺以上。”《武備志·器械·飛鉤》:“一名鐵鴟。腳鉤鋒長利,四刃,曲貫鐵索,以麻繩續之鐶。敵人披重甲,頭有鍪笠,又畏矢石,不敢仰視,候其聚,取則擲鉤於稠人中,急牽挽之,每鉤可取二人。”
成語(Idiom):飛鉤
發音(Pronunciation):fēi gō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文字或畫線的造型矯健、優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飛鉤原指古代書法中的一種筆畫形態,也可用來形容文字或畫線的形狀矯健、優美。成語“飛鉤”常用于形容書法、繪畫或其他藝術作品中的線條或筆畫具有流暢、靈動和矯健的特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評價書法、繪畫、雕塑等藝術作品中的線條或筆畫的形態。也可用于形容文字書寫的流暢與美觀。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飛鉤”最早出現在《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形容司馬相如的書法技藝。司馬相如是西漢時期的一位文學家和政治家,他的書法以飛鉤著稱,被譽為“飛鉤帖”。后來,人們將“飛鉤”作為一個成語,用來形容筆畫或線條的形態優美、矯健。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即“飛”和“鉤”。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書法作品線條流暢,飛鉤如云,堪稱一絕。
2. 這幅畫的筆畫飛鉤流暢,給人一種輕盈的感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飛鉤”與書法、繪畫或藝術作品中的線條形態聯系起來,形成聯想,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更多與書法、繪畫和藝術相關的成語和詞語,豐富對藝術表達的理解和欣賞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畫的小鳥有一條飛鉤的尾巴。
2. 初中生:他的書法作品字跡飛鉤流暢,非常漂亮。
3. 高中生:這幅油畫的線條飛鉤如云,給人一種輕盈的感覺。
4. 大學生:我喜歡欣賞那些飛鉤流暢的書法作品,每個筆畫都充滿了藝術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