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實實在在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shí zài z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真實可靠、確鑿無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形容事物真實存在,沒有虛假和欺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事物真實可信,沒有虛假成分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實實在在”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警世通言》中的《杜鵑啼血》故事中。故事講述了一個貪婪的商人為了獲取一塊價值連城的玉石,不惜用一只杜鵑的眼淚來騙取買家的信任。然而,買家發現眼淚是假的后,對商人憤怒不已,說他的眼淚不實實在在,商人最終被揭穿。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個相同的“實”字構成,形象地表達了事物真實可靠的特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消息是實實在在的,我們可以相信。
2. 他做事一向實實在在,從不說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反復閱讀和運用該成語來加深記憶。此外,可以將其與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進行對比,如“真真切切”、“真實可信”等。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真實性相關的成語,如“真假莫辨”、“真相大白”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我有一個實實在在的小熊玩具。
2. 小學生:老師說的話都是實實在在的,我們要相信她。
3. 初中生:他的成績一直是實實在在的,從不靠偷懶。
4. 高中生:這個實驗結果是實實在在的,可以作為研究的依據。
5. 大學生:他的觀點是實實在在的,有很多實際證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