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縑
成語(Idiom):斷縑
發音(Pronunciation):duàn y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親人分散或失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斷縑原指衣服被剪斷,后引申為家庭成員分散或失散。形容家庭分崩離析,親人失散的悲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家庭破碎、親人分離的情況。也可用于比喻團隊分裂、關系破裂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斷縑最早出自《漢書·董仲舒傳》。董仲舒是西漢時期的一位思想家,他曾經勸說漢武帝廢除分封制度,一統天下。但是董仲舒的家族卻因此被分封到了不同的地方,親人們分散到各地,失去了聯系。董仲舒深感痛苦和內疚,于是用“斷縑”來形容自己家族的遭遇。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斷縑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常用于主謂賓結構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家庭經歷了斷縑的痛苦,但他從中變得更加堅強。
2. 這個國家經歷了戰爭的洗禮,許多家庭都遭遇了斷縑之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家庭的縫紉機被剪斷,家庭成員分散,失去了聯系,從而引申出“斷縑”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家庭、親情相關的成語,如“破鏡重圓”、“天倫之樂”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好朋友轉學了,我們之間就像是斷縑了一樣。
2. 初中生:我父母離婚后,家庭就像是斷縑了一樣,親人們分散到了不同的地方。
3. 高中生:這個國家經歷了戰爭,許多家庭都遭遇了斷縑之痛,親人們失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