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節杖
成語(Idiom):棗節杖 (zǎo jié zhàng)
發音(Pronunciation):zǎo jié zh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講學有深度,言之有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棗節杖是由“棗節”和“杖”兩個詞組成。棗節是指棗樹的短節,杖是指手杖。棗樹的短節形狀獨特,寓意深遠。成語“棗節杖”比喻講學有深度,言之有物,不空洞、虛浮。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講學、演講或文章內容豐富、有深度,能夠給人以啟發和思考的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唐代文學家韓愈曾經講學時,用棗節串成的手杖敲擊桌子,以示嚴肅和莊重。后來,人們就用“棗節杖”來形容講學有深度、言之有物的場合。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棗節”和“杖”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內容豐富、深入,真可謂一場棗節杖之演說。
2. 這位教授的課講得真是棗節杖,讓人受益匪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結合棗樹的形狀和手杖的用途來記憶。棗樹的短節形狀獨特,手杖是用來支撐身體的工具,結合起來,形象地表示講學有深度、言之有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博學多才”、“學富五車”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的課講得很棗節杖,我學到了很多知識。
2. 初中生:這位演講者的演講充滿了棗節杖,我聽得很有收獲。
3. 高中生:這本書的內容很棗節杖,讀起來很有意思,也很有啟發性。
4. 大學生:這位教授的授課風格很棗節杖,每次上課都能給我們帶來新的思考。
5. 成人:他的演講內容豐富、深入,真可謂一場棗節杖之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