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薪
基本解釋
石炭。即煤。 宋 曾鞏 《冬至雪》詩之二:“黍醖盈瓢終寡味,石薪供灶信奇功。”
成語(Idiom):石薪(shí xīn)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x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種石頭燃燒得比柴薪還旺盛,比喻人才或能力超過常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石薪是由“石”和“薪”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石頭常常被認為是不可燃燒的,而柴薪則是人們常用來生火的燃料。然而,石薪卻形容一種石頭燃燒得比柴薪還旺盛的情況。在引申意義上,石薪用來形容人才或能力超過常人,具有出眾的才華和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石薪常用于形容人才或能力超過常人的情況。可以用來贊美某個人在某個領域的非凡才華和能力,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團隊或組織的整體實力超群。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石薪的故事起源有多個版本,其中較為常見的一個版本是關于戰國時期的故事。相傳,戰國時期的齊國有一位叫石申的人,他是一位非常聰明而有才華的人。有一次,齊國的君主齊桓公想要測試石申的才華,于是他在宮殿里堆滿了柴薪,然后點燃了火焰。然而,石申卻拿起了一塊石頭,將它放進火中。出人意料的是,石頭竟然燃燒得比柴薪還旺盛。齊桓公大為驚訝,對石申贊嘆不已,稱他為“石薪之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石薪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音樂領域的造詣非常高,可以說是石薪之才。
2. 這個團隊的整體實力非常強大,每個成員都是石薪之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石薪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塊石頭燃燒得比柴薪還旺盛的場景,以及這種情況下所表現出的非凡能力和才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于石薪的成語,如“火樹銀花”、“炬石燭星”等,來擴大對形容人才或能力超過常人的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畫畫方面的才華真是石薪,每次畫的都特別好看。
2. 初中生:他在數學競賽中的成績一直都是全班第一,真是石薪之才。
3. 高中生:她的演講能力非常強,每次發言都能夠很好地吸引聽眾的注意力,可以說是石薪之才。
4. 大學生:他在編程方面的能力非常出眾,經常能夠找到別人沒有發現的bug,可以稱之為石薪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