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
基本解釋
(1).滿腹;滿胸。 元 關漢卿 《竇娥冤》第三折:“若果是一腔怨氣噴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滾似綿。”《西游記》第八二回:“你看他做出那千般嬌態,萬種風情。豈知 三藏 一腔子煩惱。” 清 陳天華 《警世鐘》:“一腔無限同舟痛,獻與同胞側耳聽。” 郭小川 《大海浩歌》:“好,一腔膽略,好,一身風采。”
(2).表數量。用于宰殺的牲體,如羊、豬等。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四:“ 唐 姜晦 為吏部侍郎,眼不識字,手不解書,濫掌銓衡,曾無分別。選人歌曰:‘今年選數恰相當,都由座主無文章,案后一腔凍豬肉,所以名為 姜侍郎 。’”《水滸傳》第二回:“宰了一腔大羊,殺了百十箇鷄鵝。”《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少保大喜,賞了他一腔羊,一罎酒。”
成語(Idiom):一腔
發音(Pronunciation):yī qi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的思想、感情、意志等全都集中在一個方面,沒有其他方面的表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一腔”指一個人的思想、感情、意志等全部都集中在一個方面,沒有其他方面的表現。形容一個人對某種事物充滿熱情和投入,專注而不分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對某個事物充滿熱情和投入,專注而不分散。也可以用來批評某人一味追求某個目標,而忽視其他方面的發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有一段記載:“吳起為將,多力而少謀,大勇而無計,一腔之勇,不可用也。”這段文字表達了孫子對吳起的評價,指出吳起雖然勇猛,但缺乏智謀,只有一腔之勇,不能被利用。后來,這個描述被引申為形容一個人的思想、感情、意志等全部都集中在一個方面,沒有其他方面的表現。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音樂有一腔熱情,每天都專心致志地練習。
2. 她對教育事業有一腔熱愛,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一腔”和“一心一意”這個成語,兩者都表示一個人專注于某件事情。可以想象一個人的心臟只有一顆心,而且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某個事情中去。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意思的成語,如“一心一意”、“全力以赴”等,來擴大對于專注和投入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對畫畫有一腔熱情,每天都畫很多漂亮的畫。
2. 初中生:她對乒乓球有一腔熱愛,每天都堅持訓練。
3. 高中生:他對科學研究有一腔熱情,不斷探索新的領域。
4. 大學生:她對社會問題有一腔熱愛,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