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涂豕
成語(Idiom):負涂豕(fù tú shǐ)
發音(Pronunciation):fù tú sh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背負重罪或惡行,罪大惡極。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負:背負;涂:豬的糞便;豕:豬。比喻人背負著重罪惡,罪行極其嚴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多用于形容罪惡深重,罪行極其嚴重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相傳,春秋時期,齊國有個官員叫負涂,他因為貪污受賄、暴虐無道,受到民眾的強烈反對。最終,他被貶謫到一個貧瘠的地方,并被人們唾棄和嘲笑。后來,人們用“負涂豕”來形容罪行極其嚴重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貪官負涂豕,罪行終于被揭發了。
2. 那個殺人犯負涂豕,罪無可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負涂”和“豬”的聲音相似,而“豕”是古代對豬的稱呼,因此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罪大惡極”、“罪惡滔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那個偷東西的小偷真是個負涂豕,應該被警察抓起來。
2. 初中生:這個貪官負涂豕,欺壓百姓,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
3. 高中生:這個殺人犯罪行極其嚴重,可以說是負涂豕之輩。
【版權聲明】 本文為查字典網站原創文章,版權歸查字典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內容。違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