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笏
成語(Idiom):袍笏(páo hù)
發音(Pronunciation):páo 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古代官員的服飾和職務,泛指官吏身份和權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袍,古代官員的服裝,代表官員的身份;笏,古代官員的儀仗,代表官員的權力。袍笏一詞表示官員的職務和權力,也用來形容官員的身份和地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袍笏一詞常用于形容官員的身份和權力,也可以用于形容其他擁有高職位和權威的人。可以用于諷刺和批評官員濫用權力、腐敗等現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袍笏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小宛》中,原文為“袍笏之白,言維子之好矣”。由于古代官員的袍和笏是代表其身份和權力的標志,因此袍笏逐漸成為代表官員的稱謂。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袍笏是由兩個詞語組成的,沒有特定的詞序和語法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威風凜凜地穿著袍笏,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
2. 這些官員濫用袍笏之力,損害了人民的利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袍笏”與“官員的身份和權力”聯系起來,形成記憶聯想。可以想象一個穿著華麗袍服,手持儀仗笏板的官員,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官員的服飾和儀仗的具體內容,以及古代官員的職責和權力范圍,以加深對袍笏一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長大了要當一個穿著袍笏的官員,為人民服務。
2. 初中生:這個國家需要更多廉潔奉公的官員,而不是濫用袍笏之權的人。
3. 高中生:袍笏代表著權力和責任,官員應該用其為人民做出更多貢獻。
4. 大學生:我們應該關注官員的能力和品德,而不是僅僅看重他們的袍笏身份。
5. 成年人:袍笏之權應該用來造福人民,而不是濫用權力謀取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