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民
成語(Idiom):黍民(shǔ mín)
發音(Pronunciation):shǔ mí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黍民指農民,也泛指人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黍民”由兩個字組成,黍指黍稷(一種谷物),民指人民。黍民一詞起源于古代中國的農耕社會,黍稷是農民的主要糧食作物,而農民則是黍稷的種植者和收割者。因此,“黍民”這個成語形象地表達了農民是種植黍稷并依靠黍稷生活的人民群體。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描述農民的辛勤勞作和對黍稷的依賴,也可以泛指人民群眾的勞動和生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黍民”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農耕社會。在古代,農民們種植黍稷、收割黍稷是一項重要的勞動,黍稷也是他們的主要糧食來源。因此,黍民成為了形容農民和人民的代名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黍”和“民”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農民是黍民,黍稷是他們的生活來源。
2. 黃河流域的黍民們依靠黍稷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黍民的發音“shǔ mín”來記憶,黍稷是農民的主要糧食作物,農民種植和收割黍稷,所以他們被稱為“黍民”。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農耕社會的生活和文化,以及農民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爺爺是黍民,每天都在田里種黍稷。
2. 初中生:我們要珍愛黍民,他們辛勤勞作養活了整個社會。
3. 高中生:黍民的辛勤勞動是國家繁榮的基石,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