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斗五方
基本解釋
形容旗幟大,有四五斗方。斗方,一尺見方。《三國演義》第十七回:“山背后一彪軍到,門旗開處,只見一隊軍馬,打龍鳳日月旗旛,四斗五方旌幟,金瓜銀斧,黃鉞白旄。”
成語(Idiom):四斗五方
發音(Pronunciation):sì dǒu wǔ f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膽量大,能應付各種困難和挑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四斗指四斗米,五方指東南西北中,原義是指能夠應付四斗米五方的人,比喻膽量大,能夠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膽量大,能夠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勇敢、果敢的品質。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僖公七年》中有一則記載,齊國國君僖公在國內受到了很多威脅,但他的心境卻非常平和,不為外界所動。有人問他為什么不擔心,僖公回答說:“四斗之勇,五方之心。”意思是他有足夠的膽量和智慧,能夠應付各種困難和威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斗五方是一個由四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四斗”和“五方”分別表示四斗米和東南西北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面對困難時總是四斗五方,從不退縮。
2. 這個項目的負責人需要有四斗五方的膽量和智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四斗五方”與“膽量大,應付困難和挑戰”這個意思進行聯想,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勇敢和膽量相關的成語,如“大智若愚”、“剛愎自用”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像超級英雄一樣勇敢,四斗五方面對困難。
2. 中學生:參加比賽時,我們要有四斗五方的勇氣,不怕失敗。
3. 大學生:畢業后面臨的就業壓力很大,我們需要有四斗五方的心態去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