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禪
成語(Idiom):枯禪
發音(Pronunciation):kū ch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修行禪宗的人,因長時間苦行而形容身體瘦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枯禪是由“枯”和“禪”兩個詞組成的,其中,“枯”表示干癟、消瘦,“禪”指佛教的禪宗。成語中的“枯禪”形容修行禪宗的人因長時間苦行而身體消瘦,精神專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修行禪宗的僧人或者其他專注于某種事物的人,形容他們因為長時間的專注而身體瘦弱。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枯禪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吳偁的《吳越續志》中,他在書中記錄了明代嘉靖年間的歷史事件和人物。在書中,他提到了一位名叫嚴嵩的官員,嚴嵩因長時間專注于政務,忽視了自己的身體健康,導致身體消瘦。后來,人們將嚴嵩形容為“枯禪”,用以形容那些專注于某種事物而身體瘦弱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心修行,成了一個真正的枯禪。
2. 這位畫家因為專注于藝術創作,已經成了一個枯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枯禪”聯想為一個修行禪宗的人,因為長時間專注,身體變得干癟。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佛教禪宗的知識,以及禪宗修行者的生活方式和修行方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每天都專心學習,成了一個枯禪。
2. 初中生:他一心追求籃球,成了一個枯禪。
3. 高中生:她為了考大學,成了一個枯禪。
4. 大學生:他為了追求學術研究,成了一個枯禪。
5. 成年人:他為了工作,成了一個枯禪。
6. 老年人:他一生都專注于藝術創作,成了一個枯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