斤然
基本解釋
斤斤然。謹慎貌。 宋 葉適 《黃端明謚簡肅議》:“蓋公既已識事君之大節,則雖其小者宜不失斤然之守,而於治身之謹誠細微無不盡焉。”
成語(Idiom):斤然(jīn rán)
發音(Pronunciation):jīn r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非常準確、精確,毫不含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斤然一詞源自于《莊子·逍遙游》:“夫斤斧之利,斤斧之不利,猶未可知也。夫斤斧之有用也,雖有用,吾惡能之用哉?”意思是說,斤斧的利益和不利益,還不能完全確定。斤然的意思是斤斧非常準確,沒有一絲含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斤然一詞形容事物非常準確、精確,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行舉止準確無誤,不含糊,也可用于形容事物的操作、計算等非常精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逍遙游》是中國古代哲學家莊子的著作之一,其中的“斤斧之利”一段被引申為成語“斤然”。這段文字通過斤斧的例子,表達了對事物準確性和含糊性的思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副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論點準確無誤,可謂斤然之論。
2. 這位畫家的作品每一筆都非常斤然,毫無瑕疵。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斤斧之利”一段的故事聯系起來記憶。想象一把斧頭準確無誤地砍在木頭上,即可聯想到斤然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相關成語和類似含義的詞語來擴展自己的詞匯量,例如:“準確無誤”、“一絲不茍”。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做作業時,總是斤然地計算,不會出錯。
2. 初中生:老師的講解非常斤然,讓我對這個問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 高中生:在考試中,只有斤然地掌握知識,才能取得好成績。
4. 大學生:在科研實驗中,我們需要斤然地操作儀器,以確保實驗結果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