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逆
基本解釋
猶冒犯。《后漢書·董卓傳贊》:“ 董卓 滔天,干逆三才。”
成語(Idiom):干逆
發音(Pronunciation):gàn ni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違抗、反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干逆是指違抗、反抗,不順從或不聽從。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人們對權威、規章制度或命令等不服從或違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干逆通常用于貶義,表示對上級、長輩、法律等權威的不敬或反抗。可以用于描述個人行為、言論或社會現象。例如,一個員工不遵守公司規定,違反工作紀律,可以說他干逆公司規章制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干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論語》中的一則故事??鬃釉浾f過:“君子不干乎小事,而干乎大事,不私仁而干乎義?!边@句話中的“干乎”即為“干逆”的意思,表示對大事、正義的追求和堅守。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干逆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干”是動詞,表示行動或做某事;“逆”是動詞的賓語,表示違背或反抗。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干逆公司的規定,私自調整了工作時間。
2. 學生應該尊重老師的教導,不要干逆他們的指示。
3. 這個國家的法律是大家都要遵守的,不能隨意干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干逆”聯想為一個人在干壞事,并且面對著逆風而行,表示違抗或反抗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與干逆相關的成語,如“干犯”、“逆來順受”等,以及了解相關的中國文化和價值觀。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小明干逆老師的安排,不按時交作業。
2. 初中生(14歲):我不喜歡干逆父母的意愿,我要追求自己的夢想。
3. 高中生(17歲):學生會干逆學校的決定,要求取消校服制度。
4. 大學生(20歲):我們不應該干逆社會的規則,應該遵守法律和道德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