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明
成語(Idiom):廉明
發音(Pronunciation):lián m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廉明指的是一個人的品行高尚,為官清廉正直,不貪污受賄,不徇私舞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廉明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廉字指的是廉潔、清廉,指人品正直,不貪污受賄;明字指的是明察,指人聰明、警覺,能夠洞察事物的真相。因此,廉明的基本含義是指一個人的品行高尚,為官清廉正直,能夠明察事物的真相。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廉明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擔任公職時,具有高尚的品德和聰明的頭腦。在社會生活中,我們可以用廉明來贊美那些清廉正直、能夠明察事物真相的人,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貪污受賄、徇私舞弊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史書,其中有一則故事是廉明這個成語的起源。故事講述了一個叫做“桓公”的國君,在一次宴會上,他看到有人偷偷地拿走了酒杯。桓公用廉明的眼光發現了這一切,并且當場揭發了小偷。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形容一個人聰明、正直的成語廉明。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廉明的結構是由兩個形容詞組成的,表示一個人的品行高尚、聰明正直。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以廉明的形象在政府中工作。
2. 這位領導干部以廉明著稱,從不接受賄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廉明的記憶可以通過聯想來幫助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高處,用明亮的燈光照亮周圍的一切,表示他能夠明察事物的真相;同時,他身上穿著一件潔白的衣服,表示他的品德高尚,廉潔正直。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廉明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價值觀之一。如果你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可以深入學習廉明的相關內容,了解中國古代官員的廉政形象,以及中國古代廉政故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廉明做人,不要抄作業。
2. 初中生:我們要向廉明的領導學習,不做貪污受賄的事情。
3. 高中生:作為學生干部,我們要保持廉明的形象,為同學們做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