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磿
成語(Idiom):抱磿
發音(Pronunciation):bào lí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為了一己私利而擁有不義之財物或不義之利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抱磿源自《史記·劉敬傳》中的故事。劉敬是漢朝時期的一位官員,他在任職期間貪污受賄,積攢了大量財富。后來,劉敬因為貪污被人告發,但他卻抱著財物不放,不愿交出。因此,人們用“抱磿”來形容為了一己私利而擁有不義之財物或不義之利益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批評那些為了個人利益而不擇手段的人,或者形容那些固執地堅持錯誤行為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故事起源于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真實事件,通過這個事件,人們形成了對于為了個人利益而不擇手段的行為的批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抱磿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抱”和名詞“磿”組成。其中,“抱”表示緊緊地抓住不放,“磿”表示財物或利益。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個人利益,抱磿不放,完全不考慮其他人的感受。
2. 這個官員因為抱磿而最終被查處,失去了一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抱磿”形象化,想象一個人緊緊地抱著一塊磿石,不肯放手,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貪官污吏”、“不義之財”等,以豐富對于為了個人利益而不擇手段行為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為了個人利益,抱磿不放,不顧及其他人的權益。
2. 初中生:那個官員因為抱磿而被人揭發,最后被判刑。
3. 高中生:這個公司的老板為了抱磿不放,不惜違法亂紀,最終導致公司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