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付
基本解釋
◎ 發付 fāfù
[despatch;send] 打發
英文翻譯
1.send; dispatch; dismiss; send away
詳細解釋
(1).打發;發落。《朱子語類》卷一○六:“凡下書者,須令當廳投下,卻將書於背處觀之。觀畢方發付其人,令等回書。”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三折:“小姐,你去了呵,那里發付小生。” 元 姚守中 《粉蝶兒·牛訴冤》套曲:“告本官,送本都,從公發付。”《水滸傳》第十九回:“今日眾豪杰特來相聚,又要發付他下山去。”《醒世姻緣傳》第八五回:“姓 劉 的娘兒兩個,您爺兒們弄神弄鬼發付在誰家哩?”
(2).猶對付。 元 馬致遠 《任風子》第三折:“今日 任屠 的魔頭至也,我且看他如何發付那。”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幽媾》:“夜半無故而遇明月之珠,怎生發付!”《老殘游記續集遺稿》第三回:“他倘若説:‘賠嫁的衣服不時樣了。’要我給他做三二百銀子衣服,明明是擠我這個短兒,我怎么發付他呢?” 巴金 《新生·三月二十五日》:“這一切情形是被兩個巡捕看見了的,但他們都在用全副精神去發付馬路中間的一個黃包車夫。”
(3).送交;付給錢、物等。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內監·紀述內臣》:“ 張世則 上所撰《貂璫史鑑》……上命留覽,但不聞發付史局,人間亦無刻本,恐遂湮沒不傳,可惜可嘆。”《孽海花》第五回:“ 雯青 回到家來,那報喜的早擠滿一門房,‘大人升官’、‘大人高發’的亂喊。 雯青 自與夫人商量,一一從重發付。” 碧野 《沒有花的春天》第一章:“地主家卻想縮短時日把稻谷收刈完,省得多發付這三個短工的食糧和工錢。”
成語(Idiom):發付
發音(Pronunciation):fā f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發出和支付款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發付是由“發”和“付”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它的基本含義是指發出和支付款項。在商業和經濟活動中,發付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表示將款項發放給收款人,完成支付的過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常用于描述商業交易、金融支付、工資發放等場景。它可以用來形容支付款項的及時性和準確性,也可以用來警示人們在交易中要注意支付事項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這個成語的具體故事起源并沒有明確的記載,但它是在中國古代商業和經濟活動中形成的,反映了中國古代商業交易的規范和重要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發付”的結構比較簡單,由兩個漢字組成,即“發”和“付”。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按時發付了員工的工資。
2. 這家公司發付貨款的速度很快。
3. 他是一個很守信用的人,從不拖欠發付款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為了記憶這個成語,你可以將“發”和“付”分別與“發工資”和“付款”聯系起來。這樣,你可以通過將這兩個詞與成語的含義聯系在一起來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商業和經濟活動相關的成語,如“買賣”、“生意”等。這些成語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商業交易和經濟活動的相關概念。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幫媽媽發付了買菜的錢。
2. 初中生:公司每個月都會按時發付員工的工資。
3. 高中生:他是一個很守信用的人,從不拖欠發付款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