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置
成語(Idiom):施之于身
發音(Pronunciation):shī zhī yú shē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自己親身實踐,身體力行地去做某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施之于身”來源于《孟子·公孫丑上》:“施之于身,而后求之于人。”意為先自己親身實踐,然后再向他人尋求幫助。這個成語強調了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實踐來解決問題的重要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不僅會說空話,還能夠付諸實踐行動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解決問題時首先從自身做起,而不是只依賴他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孟子與公孫丑的對話。公孫丑向孟子請教如何能夠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孟子回答說:“施之于身,而后求之于人。”這句話告訴公孫丑要先從自己做起,親身實踐,才能得到他人的認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之+介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作為一名領導者,你應該先施之于身,才能帶領團隊取得成功。
2. 如果你想要別人尊重你的觀點,首先要施之于身,親自去實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施之于身”理解為“施行于身”,即通過行動來實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實踐和行動相關的成語,如“身體力行”、“言行一致”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為了保護環境,我要先施之于身,從家開始節約用水。
初中生:作為班級的學習委員,我要先施之于身,努力學習,帶領大家取得好成績。
高中生:在申請大學的過程中,我要先施之于身,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