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注官
基本解釋
隨侍天子左右記錄天子言行的官,即起居注官。 清 代由翰林、詹事等日講官兼任。《清史稿·禮志七》:“又 高宗 初年,文三品、武二品以上賜茶,餘惟記注官、外國使臣與焉。”
成語(Idiom):記注官(jì zhù guān)
發音(Pronunciation):jì zhù gu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擔任記錄、注解職務的官員,也比喻記性好、記憶力強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記注官是指擔任記錄、注解職務的官員,通常用來形容記憶力特別好、記事能力強的人。記注官的工作是記錄和注解重要事務,需要對所記錄的事物進行準確的描述和解釋。因此,成為記注官的人必須具備良好的觀察力、記憶力和分析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記注官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記憶力非常強,能夠輕松記住大量的信息,或者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記錄和解釋能力非常出色,能夠準確地描述事物并給予解釋。這個成語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用于贊美一個人的記憶力或者記錄能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僖公二十年》有記載:“記注官亦有善之者。”這是出自《左傳》中的一段文字,講述了一個記注官的故事。故事中,一個記注官被稱贊為“善之者”,意思是他的記憶力和注解能力非常出色。這個故事成為了“記注官”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記注”(jì zhù)和“官”(guān)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真是一個記注官,只看過一遍就能記住所有的細節。
2. 她是班里的記注官,每次考試都能準確地記錄下來每個同學的成績。
3. 這位老教授是學校里的記注官,他的講座總是讓人印象深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記事本”和“警官”這兩個詞聯想記憶。記事本代表記憶,而警官代表記錄和解釋。將這兩個詞聯系在一起,就可以記憶成語“記注官”。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記憶力和記錄能力相關的成語,如“過目不忘”、“記憶猶新”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希望將來成為一個記注官,能夠記住所有的學習知識。
2. 初中生:老師說我是班里的記注官,因為我總是能夠準確地記錄下每個同學的問題。
3. 高中生:他是我們學校的記注官,每次考試他都能記住所有的知識點,幫助我們復習。
4. 大學生:作為學生會的記注官,我要記錄下每個同學的建議,為學校的發展提供意見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