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籍
基本解釋
圣人的述作。 唐 韓愈 孟郊 《納涼聯句》:“儒庠恣游息,圣籍飽商榷。” 明 何良俊 《世說新語補·文學中》:“ 管公明 與 單子春 談,文采葩流,枝葉橫生,少引圣籍,多發天然。”
成語(Idiom):圣籍
發音(Pronunciation):shèng j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經典著作或名人的作品,被譽為不可多得的珍貴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圣籍一詞源于古代,最初指圣人的經典著作或名人的作品,后來逐漸演變為指珍貴的書籍或文化遺產。它代表了人們對于智慧和知識的追求,以及對于優秀作品的推崇和尊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個作品或文化遺產非常珍貴、值得學習和傳承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人的才華或成就非常出眾,堪稱瑰寶的意思。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藝文志》中,原意為指圣人的經典著作,后來逐漸被廣泛使用。關于它的具體故事起源暫無明確的記載。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字組成,形容詞+名詞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部小說被譽為當代文學的圣籍,值得每個人細細品味。
2. 這幅畫作被視為藝術史上的圣籍,吸引了眾多藝術愛好者的關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圣籍”理解為“圣人之書”,幫助記憶它的基本含義。同時,可以通過將其與珍貴的寶藏聯系起來,形成記憶的聯想。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經典著作,如《論語》、《道德經》等,以及其他被譽為圣籍的文化遺產。這有助于拓寬知識面,增加對中國文化的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這本故事書是我最喜歡的圣籍,我每天都要讀一遍。
2. 初中生(13-15歲):這位作家的作品堪稱當代文學的圣籍,我從中學到了很多知識和思考。
3. 高中生(16-18歲):這部電影被譽為電影史上的圣籍,它的藝術價值和深度令人嘆為觀止。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這個領域的研究論文是該學科領域的圣籍,對于深入了解該領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