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化
基本解釋
◎ 勸化 quànhuà
(1) [persuade]∶佛教指勸人為善;感化
(2) [collect alms]∶募化
近義詞
英文翻譯
1.(佛教指勸人為善) urge sb. to do good
詳細解釋
(1).佛教語。宣傳教義,使人感悟向善?!端螘ひ男U傳》引 南朝 宋 慧琳 《均善論》:“務勸化之業,結師黨之勢,苦節以要厲精之譽,護法以展陵競之情。”《菩薩戒義疏》卷上:“不近人情,勸化人受戒功德,勝造八萬四千寳塔?!?br>(2).常用指勸教,勸勉。 元 武漢臣 《生金閣》第二折:“如今著他去勸化,不怕不聽?!薄豆賵霈F形記》第二十回:“回來給他一個事情,奬勵奬勵他,也好勸化勸化別人。”
(3).猶募化。勸人施舍財物?!夺屖弦[》卷中“造像”下引《罪福決疑經》:“僧尼白衣,或自財,或勸化得財,擬作佛像。”
成語(Idiom):勸化(quàn huà)
發音(Pronunciation):quàn hu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勸導、感化他人,使其改正錯誤,追求進步。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勸化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勸”表示勸導、規勸,第二個字“化”表示改變、轉化。勸化這個成語的本義是通過勸導和感化他人,使其改正錯誤、追求進步。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勸化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人們在道德、行為等方面對他人進行勸導和感化的情景??梢杂脕硇稳輲熼L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朋友之間互相提醒和影響,以及社會公眾對不良行為進行規勸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勸化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哀公三十年》。據傳,春秋時期,魯國的哀公因為縱酒無度,導致國家衰敗。魯國的大夫召公為了挽救國家危機,冒著生命危險上書勸諫哀公,希望他能改正錯誤。最終,哀公被召公的勸化所感動,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改正錯誤,使得國家重新振興。這個故事成為了勸化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勸化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勸”是動詞,表示勸導;“化”是賓語,表示改變。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用真誠的言辭勸化了那個犯錯誤的同學,使他重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2. 老師經常用勸化的方式引導學生,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勸”和“化”兩個字分開記憶,勸代表勸導,化代表改變。同時,可以聯想到勸導他人的過程就是讓他人“化”了錯誤,變得更好。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勸人為善”、“感化”等,了解更多關于勸導和感化的內容。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勸化我們要誠實守信,不要作弊。
2. 初中生:我們班的班長經常勸化大家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
3. 高中生:朋友之間應該互相勸化,共同進步。
4. 大學生:大學是一個勸化自己、改正錯誤的重要階段。
5. 成年人:社會需要更多的人去勸化那些走上犯罪道路的人,幫助他們重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