膃腯
成語(Idiom):膃腯(bè sù)
發音(Pronunciation):bè s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膽小怕事,無膽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膃腯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一個人膽小怕事,缺乏勇氣和膽量。這個成語的含義比較貶義,表示對一個人的膽小和膽怯的批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膃腯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一個人膽小怕事,不敢冒險或者面對困難。它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在文學作品或者演講中,以表達對某人膽小怯懦的評價。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膃腯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當時,項羽在攻打楚國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座很高的山。項羽派人上山勘察地勢,但是派去的人都因為山太高而退縮不前。最后,項羽派去的第四個人終于爬上了山頂,但因為太累而氣喘吁吁,于是項羽對他說:“你這個人真是膃腯啊!”從此,膃腯就成為了形容膽小怕事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膃腯是一個由兩個相同的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膃腯之人,連小事都不敢做。
2. 面對困難,不要膃腯,要勇敢面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膃腯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山腳下,看著高聳入云的山峰,心生畏懼,退縮不前,形容這個人非常膽小怕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勇氣和膽量相關的成語,如“膽大包天”、“氣吞山河”等,以擴大對這個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個膃腯的孩子,連晚自習都不敢一個人留在教室里。
2. 初中生:她不敢參加學校的辯論比賽,太膃腯了!
3. 高中生:面對高考的壓力,我們不能膃腯,要勇敢面對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