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公
基本解釋
(1).縣尉的別稱。 宋 洪邁 《容齋四筆·官稱別名》:“ 唐 人好以他名標榜官稱……稱尉曰少府、少公、少仙。” 宋 洪邁 《容齋詩話》卷三:“《隨筆》載縣尉為少公,予后得 晏幾道 叔原 一帖與 通叟 少公者,正用此也。”
(2).稱 宋 蘇轍 。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后集·東坡五》引《復齋漫錄》:“當時以 東坡 為 長公 , 子由 為 少公 ……其后 張文潛 《贈李德載》詩亦云:‘ 長公 波濤萬頃海, 少公 峭拔千尋麓。’”
成語(Idiom):少公
發音(Pronunciation):shǎo g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年少時的公子哥兒,也指年輕的公子哥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少公是指年少時的公子哥兒,或者指年輕的公子哥兒。這個成語主要用來形容年輕人風度翩翩,儀態優雅,舉止大方,具有出眾的才華和品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少公多用于形容男子的儀態、風度和才華,可以用來贊美那些年輕有為、才情出眾的人。在社交場合、藝術領域或者文化活動中,可以用來形容那些風度翩翩、才華橫溢的年輕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少公”的故事起源并不明確,可能是源自古代文人雅士對于年輕才子的稱贊。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少公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少”表示年輕,少年;“公”表示公子,貴族的子弟。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年紀輕輕就展現出了少公的風采。
2. 這位年輕的畫家是當代少公中的佼佼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年輕的公子哥兒在社交場合中展現風采,從而記住“少公”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少公”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公子哥兒”、“少年英才”等,以擴展對年輕才子的描述和贊美。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我們班的少公,每次演講都很有魅力。
2. 初中生:他才十五歲就參加了國際比賽,真是少公中的佼佼者。
3. 高中生:他不僅成績優秀,還是學校的學生會主席,真是個少公。
4. 大學生:他是校園里的風云人物,被譽為少公中的代表。
5. 成年人:他年輕有為,才華出眾,真是個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