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攣胊
發音(Pronunciation):luán b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身體因為病痛或勞累而疲憊不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攣胊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的身體疲勞不堪,無力支撐。胊(讀音為bì)指腰部和背部的肌肉,攣胊形容人因病痛或過度勞累而感到疲憊和無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攣胊多用于文學作品、口語和日常對話中,形容人因為疾病、勞累等原因而感到非常疲倦和虛弱。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宣公二年》中有一則故事,當時齊國的宣公二年,周朝的國力衰弱,國君宣公因為長期的戰爭和政務繁忙,身體疲憊不堪,腰背酸痛,無力行動。后來,人們用“攣胊”來形容人因為勞累而疲憊不堪的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連續工作了三天三夜,現在整個人已經攣胊了。
2. 老師每天都要批改很多作業,晚上回家時常常感到攣胊。
3. 這場病把他累得攣胊,連站都站不住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攣胊”拆分為“攣”和“胊”,并聯想到一個人因為疲勞而腰背酸痛,無力支撐的形象。可以想象一個人彎腰抱著自己的腰,表示疲倦和無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倦鳥知還”,“疲于奔命”等,擴展對身體疲勞和勞累的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昨天跳了一整天的舞,晚上回家的時候感到攣胊。
初中生:期末考試前的復習讓我感到攣胊,但我還是堅持下來了。
高中生:準備高考的壓力讓我感到攣胊,但我相信努力總會有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