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兵
基本解釋
衛兵;親兵。 唐 李德裕 《論太和五年失維州狀》:“其 悉怛謀 等,尋帥城兵并州印甲仗,塞途相繼,空壘來降,臣即大出牙兵,受其降禮。” 宋 梅堯臣 《途中寄上尚書晏相公二十韻》:“解艇水驛無幾舍,新詩又遣牙兵持。”《明史·朱寘鐇傳》:“總兵官 姜漢 簡鋭卒六十人為牙兵,令 周昂 領之。” 清 侯方域 《上三省督府剿撫議》:“莫若厚集牙兵,以資彈壓。”
成語(Idiom):牙兵
發音(Pronunciation):yá b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牙齒充當兵器,形容戰斗力強悍的士兵。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牙兵的字面意思是指用牙齒作為兵器的士兵,這里的“牙齒”是指牙齒的鋒利和堅硬,而不是真的用牙齒作為武器。成語“牙兵”比喻戰斗力強悍的士兵,形容這種士兵勇猛無畏,戰斗力出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人在戰斗、競爭或其他方面表現出色,具有強大的實力和勇氣。也可以用來形容隊伍中最勇敢、最能戰斗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公元前202年,漢朝的衛將軍韓信率領軍隊與匈奴作戰,戰斗異常激烈。韓信下令將戰馬的馬牙拔出來,分發給士兵作為臨時的武器。士兵們用馬牙做成的“牙兵”,在戰斗中展現出了非凡的戰斗力,最終取得了勝利。這個故事使得“牙兵”成為一個形容勇猛無畏的士兵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謂語 + 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我們隊中的牙兵,戰斗力出眾。
2. 這支球隊有很多牙兵,他們在比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牙齒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戰士拿著一顆牙齒當作武器,表示他非常勇猛和強大。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成語,如“牙疼”、“牙白白”等,了解它們的含義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班上是個牙兵,每次考試都取得好成績。
2. 初中生:他是學校籃球隊的牙兵,每次比賽都能得到最高分。
3. 高中生:他是學校辯論隊的牙兵,總是能夠很好地辯論并取得勝利。
4. 大學生:他是我們學院的牙兵,每次參加比賽都能夠為學校爭得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