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變
基本解釋
◎ 可變 kěbiàn
[variable] 可以改變
可變資本
可變角
可變數
成語(Idiom):可變(kě biàn)
發音(Pronunciation):kě bi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可以改變的,可以變化的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事物的狀態或性質可以隨著環境、條件等的變化而改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用于描述事物的變化、轉變、適應能力強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可變”來自于《論語·為政》中的一句話:“君子可變也,朋友之至斯也。”意思是說君子是可以改變的,朋友的要求也是如此。這句話強調了人們應該具備適應變化的能力,以及朋友間應該互相遷就和理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觀點很可變,經常會隨著新的證據而改變。
2.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我們需要具備可變的思維方式,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英語中的單詞"variable"進行聯想,兩者的發音相似,且都表示可變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變幻莫測”、“變化無常”等,以進一步豐富對于“可變”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的心情可變得很快,有時候很開心,有時候又很難過。
2. 初中生(13-15歲):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可變的,取決于你給出的條件。
3. 高中生(16-18歲):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需要具備可變的學習方法,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知識需求。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在職場中,我們需要具備可變的工作能力,以應對各種挑戰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