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薩
基本解釋
唐 時 突厥 部落名?!?a href="/r_ci_54f8e30846aa2037f43c1b2e69b6b054/" target="_blank">新唐書·波斯傳》:“ 波斯 居 達遏水 西……北臨 突厥 可薩 部?!?/p>
成語(Idiom):可薩
發音(Pronunciation):kě s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辭或文章優美流暢,引人入勝。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可薩”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可”和“薩”。其中,“可”表示可以或能夠,而“薩”指的是佛教中的教主。成語“可薩”原指佛教經典中的一種修辭手法,用以形容文章或言辭優美流暢,令人陶醉其中。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成語“可薩”通常用于形容文章、詩歌、音樂等藝術作品的優美與引人入勝之處。也可用于形容演講或辯論時言辭流暢、有說服力的表達方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可薩”最早出現在南朝宋梁時期的佛教經典中。據說,當時有一位名叫道宣的高僧,他講經時聲音悅耳動聽,如音樂般令人陶醉。后來,人們將他的講經方式稱之為“可薩”,并且將其引申為形容文字或言辭的美妙之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篇文章寫得太可薩了,讀起來讓人如癡如醉。
2. 他的演講真是可薩,深深地打動了聽眾的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可薩”與音樂、文字藝術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一首優美的音樂或一篇流暢的文章,將其與成語“可薩”聯系起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佛教經典中的修辭手法,以及其他形容文章或言辭優美的成語,如“騰蛟起鳳”、“文思泉涌”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講的故事太可薩了,我聽得入迷。
2. 初中生:這篇課文寫得太可薩了,我一口氣讀完了。
3. 高中生:他的演講真是可薩,讓我對這個話題有了更深的理解。
4. 大學生:這篇論文的表達方式太可薩了,讓人讀起來感受到作者的深思熟慮。
5. 成年人:這首歌曲的歌詞真是可薩,每次聽都會被感動到。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