迂板
成語(Idiom):迂板
發音(Pronunciation):yū b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思維遲鈍、墨守成規、不開竅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迂板形容一個人思維僵化,缺乏靈活性和創新性。這個人總是墨守成規,不愿意接受新的觀念和想法,缺乏開闊的思維方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迂板一詞常用于形容某個人的思維方式過于保守,不愿意接受新鮮事物或改變。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人在工作、學習或生活中對新觀念的抵觸和固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迂板這個成語來源于《晉書·王敦傳》,王敦是東晉末年的一位政治家和軍事家。他在任職期間對待政治上的敵人非常嚴厲,不容許他人有任何不同的意見。因此,人們用“迂板”來形容他的思維方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太迂板了,完全不愿意嘗試新的工作方法。
2. 這個老師對學生的問題總是回答得很迂板,缺乏創造性。
3. 我們需要一個有創新思維的領導,而不是一個迂板的官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木板上的路線很曲折,人們只能按照固定的路徑行走,無法偏離,這就是迂板的思維方式。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思維方式相關的成語,如“墨守成規”、“思維定勢”等,可以幫助拓寬思維,提高創造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回答總是很迂板,不愿意嘗試新的游戲規則。
2. 初中生:老師的講解方式太迂板了,我們需要更多的互動和創新。
3. 高中生:政府的政策制定過程應該更加開放和靈活,不要過于迂板。
4. 大學生:學校的教學方法應該跟上時代的發展,不要停留在迂板的教育觀念上。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迂板”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