齮嚙
成語(Idiom):齮嚙
發音(Pronunciation):yǐ ni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爭吵、爭斗不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齮嚙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齮”是指動物咬、嚼的聲音,“嚙”是指動物咬、嚼東西。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形容爭吵、爭斗不休,雙方都像動物一樣不停地互相攻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兩個人或兩個團體之間的激烈爭斗,常用于形容爭吵、爭執、紛爭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德充符》中有一則寓言故事,講述了兩只貓爭奪一塊肉的情景。它們爭搶得非常激烈,直到肉被搶奪殆盡,最終兩只貓因為爭斗而一無所獲。這個故事形象地描繪了齮嚙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兩個人經常為了一點小事齮嚙不休。
2. 這兩個團隊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經常齮嚙不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齮嚙”聯想成兩只動物互相爭斗的場景,或者想象兩個人咬牙切齒地爭吵不休的情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如“爭吵不休”、“爾虞我詐”等,以擴展對爭斗、爭吵等情況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上有兩個同學經常為了玩具齮嚙不休。
2. 初中生:他們兩個隊伍在比賽中齮嚙了很長時間,最后都沒有分出勝負。
3. 高中生:政治上的兩個派別之間齮嚙不止,導致了社會的不穩定。
4. 大學生:公司內部的兩個部門為了資源分配問題齮嚙不休,導致了合作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