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際
基本解釋
指封建社會中君臣、父子、兄弟、朋友、夫妻間的正當關系。《呂氏春秋·壹行》:“先王所惡,無惡於不可知,不可知則君臣、父子、兄弟、朋友、夫妻之際敗矣。十際皆敗,亂莫大焉。凡人倫以十際為安者也,釋十際,則與麋鹿虎狼無以異,多勇者則為制耳矣。”
成語(Idiom):十際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j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智慧和才能非常高超、卓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十際是由“十”和“際”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十”表示極其,非常之意;“際”表示境界,程度之意。合起來表示一個人的智慧和才能達到了非常高超、卓越的境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的才華和智慧超群,表達對其能力的贊美和欽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后漢書·袁宏傳》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袁宏是東漢末年的一位著名學者和政治家,他年輕時非常聰明才智出眾。有一次,袁宏參加了一場科舉考試,考官出了一道非常難的題目,其他考生都束手無策,無法回答。而袁宏卻輕松地寫下了答案,被考官贊嘆為“十際之才”。從此以后,人們用“十際”來形容才華出眾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才華真是十際,無人能及。
2. 這位音樂家的演奏技巧十際,令人嘆為觀止。
3. 他的繪畫水平達到了十際的境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十際”與“十級”相聯想,表示才華和智慧達到了非常高的程度。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千古一律”、“百川歸海”等,進一步豐富詞匯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畫畫技巧真是十際,每個人都喜歡他的畫作。
2. 初中生:我希望將來能夠成為一個十際的科學家,為社會做出貢獻。
3. 高中生:他的數學水平達到了十際,每次考試都能取得滿分。
4. 大學生:他的領導才能真是十際,能夠帶領團隊取得很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