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山
基本解釋
(1).佛教語。對各宗派傳法的中心寺院之稱。也叫本寺,下屬各寺稱為末寺。 晉 慧遠 《萬佛影銘》:“共立此臺,擬像本山。”
(2).此山。《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他是本山人,乃是本房檀越,就中與我獨厚。”
成語(Idiom):本山
發音(Pronunciation):běn sh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自身的本領、才能或資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本山是由“本”和“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本指自己,山指才能或資源。本山比喻自己的本領、才能或資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本山常用于形容一個人所具備的能力、才干或資源。可以用來表達一個人的優勢、長處或特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本山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戰國時期,楚國有一位叫做文子的人,他非常善于治理國家和軍隊。有一次,楚王問他,為什么你能夠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文子回答說:“臣有一句話叫做‘本山有玉’,意思是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本領和才能,只要善于發掘和利用,就能取得成功。”楚王深受啟發,于是將“本山有玉”這句話傳為佳話,后來逐漸演變成了成語“本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本山”的結構是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本山是繪畫,所以他在藝術領域有著很高的造詣。
2. 她的本山是音樂,所以她在音樂界非常有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成語“本山”。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個山頂上,俯瞰著自己所擁有的各種才能和資源,從而記住“本山”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成語“本山”相關的詞語和成語,如“本領高強”、“本事”、“本領出眾”等,可以進一步擴展對該主題的學習。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班里的本山是數學,所以我在數學考試中取得了好成績。
2. 初中生:他在籃球比賽中的本山是投籃,所以他經常能夠命中關鍵球。
3. 高中生:她在科學研究方面有很高的本山,所以她獲得了多項科學競賽的獎項。
4. 大學生:我的本山是計算機編程,我希望將來能夠在軟件開發領域取得突出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