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將
成語(Idiom):國將(guó jiàng)
發音(Pronunciation):guó ji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能夠在國家安危之時擔當重任的將領或才能出眾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國將一詞源自《史記·項羽本紀》中的一個故事。故事中,項羽在攻打秦朝時,被困于垓下,形勢十分危急。這時,項羽的部下韓信自告奮勇,率領一支部隊突圍出擊,成功打破了敵軍的包圍。項羽贊嘆道:“此非人臣之力,乃國將之勇也!”從此以后,“國將”一詞便用來形容能夠在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的將領或才能出眾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在關鍵時刻能夠挺身而出,承擔重任的人。也可用來贊揚某人在困境中表現出色,具有出眾的才能和勇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故事起源于《史記·項羽本紀》中的一個真實事件。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國將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次危機中,他展現了真正的國將之勇。
2. 這位領導具備國將之才,能夠在困難時刻穩定局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國將”與“國家安危”聯系起來,想象在國家危急時刻,只有那些具備國將之才的人才能挺身而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歷史中的一些著名國將,如項羽、韓信、岳飛等。他們在各自的時代中展示了出色的領導才能和勇氣,對中國歷史產生了重要影響。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長大后成為一個國將,保護國家安全。
2. 初中生:他在班級中展現出了國將之才,總能穩定局勢。
3. 高中生:這位領導在危機時刻表現出色,真是一位國將。
4. 大學生:只有具備國將之勇的人才能在國家危難時刻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