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俎
成語(Idiom):牢俎(láo zǔ)
發音(Pronunciation):láo z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古代祭祀時用來盛放祭品的器皿,比喻嚴肅莊重的場合。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牢俎是古代祭祀儀式中用來盛放祭品的器皿。其中,“牢”指祭壇,“俎”指盛放祭品的器皿。牢俎的使用場合通常是莊重而嚴肅的,比喻嚴肅莊重的場合。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牢俎一詞主要用于形容莊重嚴肅的場合,比如重要會議、祭祀儀式、莊重的場合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古代有一個官員名叫甘羅,他為人莊重嚴肅,工作認真負責。有一次,他主持祭祀儀式時,為了顯示他的嚴肅和莊重,特地使用了牢俎作為盛放祭品的器皿。此后,人們便用“牢俎”來形容嚴肅莊重的場合。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牢俎是一個由兩個單獨的詞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會議上的氛圍非常牢俎,大家都非常認真地討論問題。
2. 他的舉止莊重嚴肅,像是走進了一片牢俎的氛圍中。
3. 隆重的祭祀儀式上,牢俎散發出一股莊嚴肅穆的氣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
可以通過將“牢俎”想象成一個莊重嚴肅的場景,比如祭祀儀式的場景,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了解更多與祭祀儀式相關的成語和文化背景,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的宗教信仰和禮儀制度。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莊重的升旗儀式上,學生們手持牢俎,向國旗敬獻鮮花。
2. 初中生:老師在開學典禮上講話時,整個禮堂都籠罩在一片莊嚴肅穆的牢俎氛圍中。
3. 高中生:參加高考考試的學生都面臨著牢俎般的壓力,他們都非常認真備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