鵓姑
成語(Idiom):鵓姑(bó gū)
發音(Pronunciation):bó g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說話或行動魯莽、粗魯、不合禮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鵓姑是指鳥類中的一種大型鶴鳥,因其外形高大威武,而且性情粗獷,行為魯莽,所以成為了形容人魯莽、粗魯、不合禮儀的成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鵓姑一詞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行舉止粗魯、魯莽,特別是在正式場合或需要遵守禮儀的場合,用來批評或警示人要謹言慎行,遵守社會禮儀。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鵓姑一詞最早出自《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相傳,漢朝時期,司馬相如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文學家,他的才華受到了當時的皇帝賞識。有一天,司馬相如在皇帝面前說話時魯莽無禮,不顧禮儀。皇帝對他說:“你的言行就像鵓姑一樣粗魯。”從此,鵓姑一詞成為了形容人魯莽、粗魯、不合禮儀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鵓姑是一個形容詞,由兩個詞組成,其中“鵓”是形容詞,表示粗魯、魯莽;“姑”是名詞,表示一種大型鶴鳥。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行粗魯無禮,真是個鵓姑。
2. 在公眾場合要注意言行,不要做個鵓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鵓姑”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只高大威武的鶴鳥,它的性情粗獷,行為魯莽,非常不合禮儀,這樣就能夠很容易地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禮儀相關的成語,如“禮尚往來”、“舉止得體”等,以提高言行舉止的文明程度。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的舉止粗魯,就像個鵓姑一樣。
初中生:他的行為魯莽,完全不顧禮儀,真是個鵓姑。
高中生:在正式場合要注意言行,不要做個鵓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