棼錯
成語(Idiom):棼錯(fén cuò)
發音(Pronunciation):fēn c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心思亂,思維混亂,無法集中注意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棼錯”由“棼”和“錯”兩個字組成。“棼”意為木屑,指雜亂無章的木屑;“錯”意為錯誤,指不正確的事物。合在一起,表示人的思維像雜亂無章的木屑一樣,無法集中。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人思維混亂,無法集中注意力的情況。常用于描述學習或工作上的困擾,也可以用來形容人情緒不穩定、心思雜亂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棼錯”最早出現在《莊子·外物》一章中:“棼棼者何?棼棼者木屑也。棼棼者何以棼之?夫人之所以棼之者,以其心也;心之所以棼之者,以其志也。”故事中描述了一個人的思維像雜亂無章的木屑一樣,無法集中。后來,這個描述被引申為成語“棼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在為工作上的問題棼錯,無法集中精力。
2. 這個學生的思維很棼錯,需要好好培養。
3. 考試前夕,她的思維變得棼錯,無法集中復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棼錯”聯想為“木屑錯亂”,形象地表示思維混亂的狀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與集中注意力相關的技巧和方法,如冥想、番茄工作法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歲):我的腦子像晨練時的操場,棼錯得亂七八糟。
2. 初中生(14歲):期末考試前,我頭腦里的知識點都棼錯了,不知道從哪里開始復習。
3. 高中生(17歲):最近壓力太大,我的思維一直棼錯,無法集中精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