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忽
成語(Idiom):超忽(chāo hū)
發音(Pronunciation):chāo 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忽視或忽略得非常嚴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超忽是由動詞“超”和形容詞“忽”組成的成語。其中,“超”表示超越、超過,而“忽”表示忽視、忽略。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指忽視或忽略得非常嚴重,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或關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事對于重要性的輕視或忽略。比如,某人對于自己的健康問題不重視,經常吃不健康的食物,這時可以說他對健康問題超忽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僖公二十五年》有記載:“公至自齊,問于宰予曰:‘我聞齊有信陵君者,其能言也,其智也可謂人乎?’對曰:‘不如子賤也。’公曰:‘何也?’對曰:‘信陵君之言,可謂人言也;其智,可謂人智也。人言人智,非公之所及也。’公曰:‘寡人將試之。’對曰:‘公之所試,信陵君之所忽也。’”故事中的“忽”即為超忽的意思,表示信陵君對于公的試探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于自己的學業超忽了,結果考試不及格。
2. 這個項目對公司的發展非常重要,不能超忽。
3. 老板對員工的意見和建議總是超忽,導致團隊士氣低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超忽”與“超市”聯想在一起。想象你在超市購物時,忽視了購物清單上的某些物品,結果回到家才發現自己忘記了重要的東西。這樣的情況就可以用“超忽”來形容。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學習其他與忽視或忽略相關的成語,如“忽視”、“忽略”、“疏忽”等。
2. 學習與注意力相關的成語,如“一心一意”、“專心致志”等。
3. 閱讀相關的故事或文章,了解忽視或忽略的后果以及如何避免。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8歲):我超忽了媽媽囑咐我帶雨傘,結果下雨了淋濕了。
初中生(14歲):老師給出的作業我超忽了,結果被批評了。
高中生(17歲):我超忽了考試的重要性,結果成績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