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剝
基本解釋
(1).物體外皮被剝去。 唐 韓愈 《枯樹》詩:“腹穿人可過,皮剝蟻還尋。”
(2).比喻殘酷剝削。 晉 袁宏 《后漢紀·靈帝紀中》:“父子兄弟被蒙尊榮,素所親厚,布在州郡,皮剝小民,甚於狼虎?!?/p>
成語(Idiom):皮剝(pí bāo)
發音(Pronunciation):pí bā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剝去皮膚,比喻殘酷虐待或剝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皮剝是一個形象生動的成語,用來形容對人或動物進行殘忍虐待或剝削的行為。它可以用來形容任何一種殘酷的手段,包括體力上的虐待、精神上的摧殘或經濟上的剝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皮剝這個成語通常用于貶義和批評的語境中,用來形容某人對他人的殘忍行為或剝削行為。可以用于描述社會上的不公平現象、殘酷的競爭環境、虐待動物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皮剝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寓言故事。據說,有一位富商因為貪婪而殘忍地剝削農民,使他們生活困苦。一天,富商的兒子得了一種罕見的皮膚病,全身都起了紅疹,痛苦不堪。富商四處求醫,但沒有人能夠治愈他的兒子。最終,農民們聯合起來,剝下自己的皮膚,用來治療富商的兒子。富商的兒子得以康復,但富商深感愧疚,決定改變自己的行為,幫助農民改善生活。這個故事成為了“皮剝”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皮剝”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皮”表示皮膚,“剝”表示剝離。整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殘酷剝削的場景。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工廠老板對工人進行了殘忍的皮剝,工人們的生活變得非常艱難。
2. 這個騙子用各種手段對老人進行了皮剝,讓他們失去了全部的積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法來記憶成語“皮剝”??梢韵胂笠粋€人殘忍地剝去另一個人的皮膚,形象地描繪出成語的含義。另外,可以將成語與故事起源聯系起來,想象富商的兒子因為皮膚病而需要農民們剝皮來治療的情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詞語和寓言故事,擴大對漢語語言文化的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班上有一個皮剝的同學,總是欺負別人。
2. 初中生:這個社會存在著很多皮剝現象,我們應該努力改變這種不公平的現狀。
3. 高中生: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有些人為了成功不擇手段,進行了殘酷的皮剝。
4. 大學生:我們應該關注社會上的皮剝現象,并積極參與到改善社會的行動中去。